2022-11-18T09:39:12+08:002022-08-19|News|

轉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蔡依莹 澳门报道 )

 

隨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下稱《橫琴方案》)、《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及《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等相關政策出台,澳門大學積極參與大灣區產學研發展,培養中醫藥科技人才,助力中醫藥研究成果產業化、市場化。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深合區”)掛牌以來,國家積極推動深合區建設世界一流中醫藥生產基地和創新高地,越來越多大灣區青年投身中醫藥產業。

近日,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下稱“珠研院”)副院長、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教授王春明接受了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的專訪。他既是在澳門大學帶領課題組開展創新中藥研發的科學家,也是立足珠研院幫助澳大研究成果在深合區落地轉化的管理者,對於當前琴澳兩地借助政策和區位優勢,研發中醫藥產品及發展澳門中醫藥產業,有著深刻的體會。

助力科研成果轉化

南方財經: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是澳門大學在大灣區設立的首個、也是唯一的一個產學研示範基地,請你分享一下在產學研方面的情況。

王春明:澳門大學有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別涉及微電子、中醫藥和智慧城市領域。珠研院目前已獲得科研方面的基金100多項,總額6000多萬人民幣,商業項目也已經有70多項,金額5000多萬人民幣,和多家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

珠研院目前設立了6個研發中心和一個高級培訓中心,包括微電子研發中心、先進材料研發中心、智慧城市研發中心、轉化醫學研發中心、中華醫藥研發中心、人文社科研究中心,可以將許多研究成果進行轉化。例如,在微電子領域和業界相關的企業簽訂了工業盟友計劃,定期交流技術和促進產業、技術落地,此外還進行聯合人才培養、建立聯合實驗室;在中華醫藥和轉化醫學的領域,珠研院和兩家業界知名的再生醫學和類器官培養方面的企業簽訂了聯合實驗室協議;先進材料研發中心孫國星教授的泡沫混凝土技術,已經在珠海和其他地區的建築工地和市政建設方面,完全實現產業化;唐遠炎教授的人工智能、湯子康教授和曲鬆楠教授的“量子點抗腫瘤”等項目,也通過研究院的產學研平台發揮了更大轉化的潛能。

琴澳中醫藥政策優勢互補

南方財經: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掛牌以來,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中已有超過220家註冊企業。在中醫藥研究方面,你認為橫琴和澳門有哪些機遇和優勢呢?

王春明:就中醫藥而言,目前對於深合區和澳門,有很多的優勢和機遇,第一是《橫琴方案》與澳門中醫藥政策一脈相承。對於吸引人才、企業留在深合區,推動澳門經濟產業多元化非常重要。澳門的土地面積和產業基礎有一定的局限,而橫琴可以提供許多條件來實現琴澳合作。

第二是《橫琴方案》與澳門政策在中醫藥方面優勢互補。澳門自身有中醫藥方面的科研積累,澳門社會也有信任和使用中醫藥的傳統,澳門特區政府規劃中明確優先支援中醫藥科技發展。橫琴如有優惠政策和配套支援,對於澳門的科研人員、企業、從業者來說會非常好。

第三是《橫琴方案》可以很好地發揮澳門在科研和政策兩方面的“橋樑”的優勢,澳門的中醫藥研究本身就扮演很好的橋樑的角色,將傳統中醫藥精華與現代科技結合;另外,澳門新成立了藥監局,主要負責對中醫藥的註冊監管。國家對澳門進行中醫藥註冊監管,與內地藥監部門合作,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援。

未來在橫琴,我們會利用優惠政策,促進琴澳兩地醫藥研究人員和企業的互動合作。

加快培養復合型人才

南方財經:《廣東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實施方案》對澳門中醫藥產業發展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援,請談談高校應該如何把握機遇,促進中醫藥產業發展?

王春明:近日,廣東省政府發佈《廣東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實施方案》,其中提及加速中醫藥“產學研”融合發展,打造人才高地。在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珠研院機遇與發展同步,有誌於在中醫藥領域發展的青年也大有可為。在珠研院未來的規劃中,第一個方向是繼續支援澳大的研究人員參與國家科研項目。第二個方向是推進產學研發展,我們正在智慧城市領域、生物醫藥等領域和更多的企業建立聯合實驗室,共同推進我們的產業研究落地。第三個方向是人才培養,我們希望培養更多復合型專業人才,能夠留在深合區,建設澳門的產業多元化。

打造有利於中醫藥研發的創新生態

南方財經:中醫藥研發長路漫漫,你認為如何能讓更多的有誌青年投身到該科研領域發展呢?

王春明:第一層面是從整個生物醫藥行業研發看,這是一個“高大長”的行業,也就是高風險、大投入、長週期,需要由政府、企業、學者等共同打造一個良好的、有利於創新創業和中醫藥科技發展的環境。

比如,現在我們已有中藥質量研究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最近成立了澳門中藥研發中心,即將成立澳門中藥檢測中心,能更好地讓研究成果走向生產線,健康科學學院也成立了教育部腫瘤相關的前沿科學中心,在腫瘤預防或者治療方面的新方法,也逐步產業化,從澳大教授的實驗室走出來。包括我們的幹細胞治療和細胞因子治療等等。

第二個層面是建立大學教授和企業家之間良好的溝通環境。其實全球產學研科技轉化都會有一些壁壘或者挑戰。比如溝通就是一個方面,學術研究和科技轉化有不同的思維模式,科學家要和企業家密切溝通。任何高校的產學研從實驗室走向市場都不容易,如何從需求端出發,在研究層面解決需求端的問題,這是一個難題。所以大學教授和企業家之間的溝通十分重要。

第三個層面是鼓勵和幫助人才做科研成果轉化。希望能健全大學和企業之間定期溝通的渠道,在研究開始就為科研人才進入產學研轉化或者進入市場做準備,在知識產權專利部署等方面提前做好預估,然後在和企業談判前,對雙方預期做一個分析,助力人才和企業的成長。在產品進入市場之後,也能有持續的來自於大學和政府機構的扶持體系,這對做好產學研是非常有幫助的。

最後,鼓勵澳門和大灣區青年朋友,不管你是學科技的還是學商業的,或是學其他方面的,來嚐試科技轉化、產學研服務,嚐試把你的想法轉化為生產力和經濟價值。不要害怕失敗,從中體會樂趣。

(作者:蔡依瑩 編輯: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