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T15:03:04+08:002020-12-23|本院新聞|

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多項研究成果於“第四屆醫藥與食品中植物化學物質國際研討會(4-ISPMF)”上脫穎而出,獲頒“最佳博士生論壇獎”、“最佳碩士生報告獎”及“最佳壁報獎”3個獎項。

全球共有67個國家和地區的食品科學與天然產物研究領域700多位專家參加會議。“最佳博士生論壇獎”的得獎者有4名,由馬來西亞、印度、紐西蘭、西班牙、芬蘭、智利、義大利、中國內地和澳門的參賽博士研究生中選出;8名最佳碩士生報告獎於24名碩士研究生中選出;8項最佳海報獎則在參展的110份海報中產生。

獲“最佳博士生論壇獎”的澳大博士研究生令狐克剛(澳大余華助理教授課題組)的演講題目為“中藥豨薟通過抑制多靶點介導的滑膜增生及炎症反應有效減輕Ⅱ型膠原蛋白誘導的關節炎”,該研究屬於中藥質量研究中的“多基原中藥材質量評價”範疇,採用植物化學、分析化學、細胞藥效學、網絡藥理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研究策略,對抗風濕中藥材豨薟草的3個基原植物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與比較,為進一步完善多基原中藥材豨薟草的質量標準並指導其臨床的合理使用,提供研究基礎和科學依據。

獲“最佳碩士生報告獎”的澳大碩士研究生熊世航(澳大余華助理教授課題組)則針對中西藥聯合用藥中的安全性問題,報告了“合用甘草酸對甲氨蝶呤的藥動學及肝毒性的影響”。甲氨蝶呤作為臨床治療類風濕的一線治療藥物,其潛在的肝臟毒性不容忽視。該項研究從生物藥劑學及毒理學的角度,探討了甘草酸(中藥甘草的主要成分之一)對甲氨蝶呤體內藥代動力學行為的影響及改善其導致肝臟毒性的效果,為臨床聯合使用甲氨喋呤和甘草酸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合理性提供科學依據。

獲“最佳壁報獎”的澳大博士研究生繆齡超在成功建立的高糖以及地塞米松誘導的HepG-2的胰島素抵抗細胞模型上,通過一系列藥理實驗,研究了6種黃酮物質(芹菜素、木犀草素、黃芩素、黃芩苷、牡荊素以及異紅草素)對HepG-2細胞胰島素抵抗病理的緩解和改善作用,並深入探究其藥理作用機制。同時研究胰島素抵抗狀態下的HepG-2細胞對這6種黃酮代謝情況,以尋求找到方法以改善生物利用度來達到更好地發揮其生物活性的目的。

第四屆醫藥與食品中植物化學物質國際研討會(4-ISPMF)由國際飲食營養與安全協會(IADNS)、歐洲植物化學學會(PSE)和亞洲植物化學學會(PSA)主辦,並由西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大連工業大學、香港大學和維戈大學聯合承辦。會議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形式舉辦,以大會報告、主題報告、邀請報告、口頭報告及壁報形式開展多領域同行間的學術交流展示。是次大會讓與會者分享和深入瞭解全球在植物化學、天然產物、功能食品及相關科研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