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1T16:28:15+08:002023-12-01|本院新聞|

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副教授路嘉宏帶領的團隊聯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教授葉德全帶領的團隊在中藥小分子治療炎症性腸病(IBD)領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突破。該研究從傳統治療胃腸道疾病的中藥中成功篩選出了一種激活巨噬細胞胞葬活性的天然小分子。該小分子可偏向性激活巨噬細胞表面的甲醯肽受體-2(FPR2),通過非經典自噬途徑增强胞葬活性,促進小鼠炎症性腸病模型的損傷修復。該研究為IBD的治療提供了新的見解和策略,更揭示了抗腸炎中藥的獨特藥理作用機制。相關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EMBO Molecular Medicine上。

 

成年人每天有上千億的凋亡細胞産生,這些凋亡細胞的有效清除是維持機體穩態的重要保障。胞葬是機體清除衰老、雕亡細胞的重要機制,有助于胚胎發育、器官形成,促進組織修復以及維持免疫調節過程。路嘉宏團隊的前期研究提示胞葬功能障礙參與炎症性腸病的過程,而增加胞葬功能可能是治療炎症性腸病的有效策略。然而目前關于調節胞葬活性的藥物靶點研究較為薄弱,亦缺乏有效增强胞葬活性的小分子用于藥理學評估。本研究鑒定出一個來源于黃連的小分子Columbamine,可有效的增强巨噬細胞的胞葬作用,同時發揮出顯著的抗IBD效果。為進一步闡述該小分子的調控機制,團隊結合臨床數據分析、轉錄組學分析、細胞及分子生物學實驗研究以及基因敲除動物驗證,發現甲醯肽受體-2 (FPR2)是Columbamine調節巨噬細胞的胞葬功能的藥物靶點。FPR2主要表達在先天性免疫細胞表面的G蛋白偶聯受體,主要參與免疫調控,根據其不同的調控模式可發揮不同的免疫調節功能。經過驗證,發現COL可直接結合FPR2,促進cAMP應答,激活LC3相關的細胞吞噬能力,幷最終促進胞葬作用,緩解小鼠的炎症性腸病損害幷促進組織修復。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為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副教授路嘉宏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教葉德全,共同第一作者為澳門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巫明月(現為陸軍軍醫大學附屬西南醫院消化內科副研究員)、江南大學無錫醫學院講師葛運軍、澳門大學博士生王而今。健康科學學院生物成像、動物研究核心實驗中心亦為研究提供了大力支持。此項研究得到深圳基礎研究計劃 、澳門特別行政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澳門大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會、2020年廣東省自然科技創新策略特別基金(廣東-香港-澳門聯合實驗室),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資助。